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不仅形成了真正的学术繁荣 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认知通过不同观点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灭被创造出来。如孔子的仁学体 系和孟子的仁政理想;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大同精神;老子所构建的宇宙论及宇宙论同社会 论、人生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庄子主张把心的逍遥置于一切之上的人生观;荀子为证明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而提出的“维齐非齐”论和天人相分的世界观;韩非等人建立的与时俱进的理 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摘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材料二:“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投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诸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023-10-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畏惧三种东西:上天的命令、身份高的人、圣人的言论)”“天生德于予,桓魋(宋国司马)其如予何?(上天把德性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尽其心(善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摘编自《孟子》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孟子天命观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孟子的天命观。
2023-04-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1-28更新 | 665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老子曰:“无为而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老子又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⑴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老子有哪些方面的主张。
⑵如何评价老子的“无为”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