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君主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了变法活动,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包括:商决变法时,为了加强管理,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实行连坐制度,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予爵位;对于乡里聚众私斗的人,按罪处罚。新法规定,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商鞅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把全国分为41县,县设令以主持县政,设尉负责军事。县下辖若干乡镇。后来,秦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因而郡的长官称为守。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国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时期,秦国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孝公锐意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认为“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商鞅推行“壹刑”“壹赏”,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至大夫庶人,不从王令犯国禁者,罪死不救。去刑以刑,施行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中,均要设置法官,他们是法令的执行者,同时又是教育者。为了保证法令的统一,中央政府还要做好法令的保护工作,设立一个标准法令版……商鞅确立的法令改变了中国政治历史的统治模式;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唐国军《商鞅变法与传统中国平民政治模式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法制改革的影响。
2022-03-23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分两次颁行的。公元前356年颁布变法令,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要内容。变法令规定:在百姓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什伍之内互相纠察告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改事工商业者,籍没为官婢。奖励军功,发展武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不得再享受过去的特权。为保证上述法令的顺利执行,还特别采取了焚烧儒家经典、禁止私门请托的措施。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又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即彻底废除古老的农村公社井田制,铲除其田界封疆,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田制、亩制,由国家将土地授予个体农民耕种,统一征收赋税。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廷。统一度量衡,以便利收税与商业经营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加强民众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变法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