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②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三   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觉地、坚定地、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改革。它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进步的时代潮流,加速鲜卑族迈入先进文明经济和文化体系的步伐,并对消除民族隔阂和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灿烂的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能成功的原因。
2 . 商鞅变法对古代中国影响很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体现出衰败的趋势,至春秋时期,井田制度已无法激励生产积极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至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革,意在废弃井田制度。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实行“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从而彻底废除了古老的“田里不鬻”政策。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回答商鞅在制度和政策两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贡献,分析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关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3-10-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2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湖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材料三   儒学在形成后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变,……这些形态使儒学道应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具有了不同的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调整与变化的思想资源又从何而来?就在于儒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就是“承传创新”。

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德教”,认为“天任德不任刑”,主张教化;在义利观方面,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熹以“理”或“天理”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主张“格物致知”;编著《四书章句集注》,重新解释四书;提倡幼儿儒学教育,编撰《童蒙须知》等儒学启蒙著作。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提出“工商皆本”“重定天下之赋”;思想来源多方面,如《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上层建筑变革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儒学发展“承传创新”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7-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依据材料,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2021-01-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材料二   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生态。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为众多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也因此,苏轼曾经叹息说,对于商鞅主义,“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后世将商鞅归为法家,他的名声似乎一直都不太好,长期被视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摘编自吴晓波《警惕商鞅主义的幽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对商鞅及其领导的改革运动诟病颇多的原因。
7 .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T列材料: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变革导致用人方式发生的变化。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顺应了这一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两人的政治主张。结合商鞅变法,说明他们主张的意义。
8 . 国家的制度、政策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资治通鉴周纪二》记载:以卫鞅(即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约束监督)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通“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哪些特征?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颁布《临时约法》,通令停止刑讯,保护华侨,严禁买卖人口

设立实业部,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废除苛捐杂税

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请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19世纪初,英国国王还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首相和内阁大臣。但是,到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不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但工人阶级仍与选举无缘,因此在1836年,掀起了一场独立争取议会改革的“宪章运动”,要求获得普选权。


(3)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在政治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政策措施与社会进步

美国实行联邦制

中国实施义务教育

凯末尔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日本推行“殖产兴业”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

穆罕默德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苏联实施工业化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阅读上表,从“政策措施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内容,提炼一个主题,并阐释该主题下每项措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内容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
2020-04-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3月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
春秋及其以前,普通家庭亦有正夫、余夫之别。正夫从行投则为正徒,从军则为正卒,正夫实即小家长,余夫即在正夫之外的到达一定年龄而又不独立门户的诸子弟。在宗法制下,宗子继承产业。余子弟靠长兄过活,也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心理。在宗法大家破坏之后,有些子弟,甚或一般庶民之家子弟仍乐游散而不治室屋。此类人往往成为政府所打击的对象。商软变法改革家庭组织制度,一方面细析家庭,使子弟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对不分异之家的“余子“要括出而令其与正夫同等服役,即所谓“均出余子之使令”。对于有特权者,要“高其解舍”的标准。使“余子不游事”以避役。秦于授田征役中本无正夫、余夫之别,而是同一标准,均列为编户齐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都简单化了。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指出材料反映的秦家庭形式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商鞅变法中促进这种变化的举措。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