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墨子以“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为由,指出君主的当务之急是“将在于众贤而已”“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一主张(     
A.体现了诸子思想的融会B.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C.认同了礼乐教化的功能D.强调了君主权威的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认为“今若使天下之人,偕皆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韩非子认为“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两者的主张(     
A.均倾向于强化社会控制B.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C.导致鬼神信仰开始动摇D.否定了传统的天命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上之”。墨家的上述人才观折射出
A.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剧烈B.战国时期新生社会力量的崛起
C.新兴地主不断壮大的时代特征D.希望社会矛盾缓和的理想寄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