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的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共同作用。
2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3 . 某校高一史学社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搜集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三位人物的资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A.“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B.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
C.中国近代改革与民众的思想启蒙D.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4 . 商鞅颁布法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项改革措施有利于
①打击旧式贵族特权   ②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③明确赋役征发对象   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汉初)曹参为相,沿袭萧何辅佐刘邦时的成规……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

——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曹参的治国主张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治国主张施行的影响。
6 . 商鞅制定的“军功授爵制”,打破了旧贵族世袭式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论尊卑贵贱、贫富多寡,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必须用对外战争中的斩首数目来换取。军功授爵制”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B.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7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土地私有调动农民积极性B.扩充军队以增强战斗力
C.增加户口数量和政府赋税D.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8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9 . 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徕民“政策。采取优服条件招徕移民,吸引了三晋相当数量人口流入关中(下图)。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邻国版图面积不断缩小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解决秦国的粮食及兵源问题D.加强君权对社会的控制
10 . 按周朝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战国时期,东方很多国家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这表明当时
A.税制变革尚未普及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
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D.统一趋势业已出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