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2 . 《史记商君列传》评论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其中明显具有夸大嫌疑的是
A.秦民大悦B.道不拾遗,山无盗贼C.乡邑大治D.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1)从材料一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提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一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021-02-2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4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南闸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地处西方的秦国远离中原,国力落后,不断受到山东六国的蚕食与压制。正因如此,以秦国为中心的国家本位,以及相应的富国强兵的主题,就成为贯穿商鞅变法的主线。从秦变法起始,商鞅等法家人物便以建立秦国中央集权制度、打击与削弱周以来的宗法世卿世禄制为基点;同时以农、战为根本,统一秦国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由此达到富国强兵,战胜六国的目的。

材料二   当时秦国大力推行的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成为秦国进行社会控制与整合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一方面,军功爵制将民众从宗法世卿世禄制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由国家直接统治,并依据军功大小予以统一的政治、经济待遇的子民,形成以国家为中心的对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的整合;另一方面,军功爵制规定爵位完全按照军功授予,而不分身份贵贱。

——摘编自《论商鞅、韩非的国家思想及理念一兼论商、韩法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功爵制在国家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
2021-01-02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鞅变法后,秦国“倾邻国而雄诸侯。”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A.禁行工商B.增强了国力
C.破坏了古法D.践行法家思想
2020-11-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夷狄之风颇炽,无华夏的礼乐法度。如此既不利于营造政治合法性,也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商鞅颁布“分异令”:父子兄弟不可同居共财,而须另立门户,各自谋生;家富出分,家贫出赘,此举
A.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B.是基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是为配合“休养生息”政策
9 .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废井田,开阡陌”D.推行县制
10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运动,其中奖励军功,按军功重新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该措施(  )
A.限制了贵族特权B.承认了土地私有
C.消除了等级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