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分家)者,倍其赋”。以下关于这一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B.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D.促进了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材料   商鞅对户籍制度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他推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分一般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两种,前者又包括故秦人和外来人户籍,后者则包括宦籍、弟子籍、爵籍和宗室籍。奴隶等贱口没有户籍。商鞅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他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摘编自万川《商鞅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户籍制度改革。
4 .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并分析这两项制度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时曾两次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做法
A.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直接增加了人口数量D.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建立
6 . 商鞅在秦国推行“废井田,开阡陌”的改革,见下图,以下关于该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变法体现了秦国“以商求富”治国方略②变法的施行得益于铁犁牛耕生产工具的进步③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全国提供了条件④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生产关系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除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革措施,商鞅还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习俗颁布了法令,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分异令”。所谓“分异令”,是指单位家庭内如果有两个及以上成年儿子,要为其子分家,否则要加倍征收其家之赋税。除此之外,商鞅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即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荀子在参观秦国后由衷赞叹:“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但贾谊却不以为然,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两者截然相反的评价,背后反映出的是法制和礼制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移风易俗改革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推行移风易俗改革的影响。
2021-06-01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氏族组织时代,以宗法制为内核的祭祀礼仪系统十分讲求身份层级的划分。这种礼俗间的分野、互斥,实则是贵族祭祀系统中的“位”(意为丛木标识的社祀)现菆象。庶民被拒于“位”外的同时,也造成了权力中枢同民间社会在意识管控结构上的隔菆阂、断裂。面对战国时代激荡的社会变局,商鞅吸纳秦地尚武的族群基因,他垫平贵、庶之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爵制下的秦国社会走入了臣民身份重新界定,阶层重新划分,国家专制权力得以成功介入基层社会,传统五等爵制维系下的贵族秩序变成了军功爵制下的新的信仰秩序。秦地的民间信仰也发生了由室家内祭向乡土外祀的转变,由宗族情感寄依转向了地域情感寄依,最终促成了郡县制帝国的形成。

——摘编自熊永《“菆位”于里社:战国秦地的民间信仰秩序统合》


(1)据材料,概括商鞅改革秦国爵制的措施,并说明爵制改革取得成功的社会基础。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爵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1-06-01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2021·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西周开始,中国盛行大家庭制。按照宗法制度,根据血缘亲属关系,组成一个人数众多、组织庞大以及成员之间依存度高的宗族集团。在这个家族内,所有财产都由族长掌控,他对整个集团起支配作用。有时候,大家庭成为王权和政权的对抗堡垒。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两次颁布《分户令》,强制推行以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公元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公元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属违法行为。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革除落后的戎狄风俗,也为编定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影响。
2021-05-01更新 | 25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