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以下孔子的哪一言论不能反映他的政治思想(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恢复礼乐制度
2022-12-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3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1-28更新 | 663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4 . 读图,完成习题。

(1)将图中七位思想家按学术派别归类, 并列举各学派的核心思想或主张。
(2)依据上图,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
(3)依据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概括“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书·艺文志》记载,子产在郑国为相时进行改革,“铸刑书”使得郑国小有中兴之势。孔子对子产持赞赏态度,且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采用刑罚来治理鲁国。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借助法家生存B.以法治国思想的发展
C.改革成为百家共识D.法家备受统治者重视
8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些认识(     
A.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C.受到各诸侯国君的推崇D.强调当政者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内容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的有关史料中关于孔子学生的记载。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类别

人物

身份

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贫贱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

年龄

大小不一致,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则少孔子30岁,子张更是少孔子48岁。

国别

鲁(如颜回)、卫(如子贡)、齐(如公冶长)等。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仁者爱人
10 .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022-06-14更新 | 8173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