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寓言一般带有讽喻作用,“守株待兔”大意指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这则寓言反映的哲理是
A.法家的变革精神B.道家的自然无为
C.儒家的仁者爱人D.墨家的功利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强调从历史进化的思想出发,主张严格要求,用法治来改造人的自私品质”。战国时期符合这一主张的思想派别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4 .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他们的这种主张反映了
A.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B.儒家思想与法家的主张尖锐对立
C.战国时大一统思想已初步萌芽D.国家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019-08-09更新 | 1808次组卷 | 7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5次组卷 | 90卷引用:纲要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8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