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55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中央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考察吏治,主一州之监察。刺史秩六百石,地位较低,但可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等高官。

——据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对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成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刺史制度还可以提供哪些史料?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5次组卷 | 84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6 . 汉初,王国保留较大置吏权,“擅杀生”,可不用汉法;文帝初年,王国两千石官员及其以上统一改由中央任命,用汉法;及至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从而使诸侯王基本丧失了治民权;武帝以后,进一步剥夺了诸侯王的全部置吏权。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君相矛盾有所缓和D.朝廷选官制度剧变
7 .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2023-12-20更新 | 218次组卷 | 84卷引用: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9 . 在汉武帝支持下,桑弘羊作“平准之法”,“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转输)”又在都城设平准官,接受各地聚积运来的货物“贱买贵卖”。这一政策的施行(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B.阻碍了各地商品正常流通
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D.冲击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10 . 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
A.加强了经济集权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3-11-14更新 | 95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