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自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至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不仅主宰内朝,还挟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这期间的丞相,或老迈平庸,或谨小慎微。昭帝年幼,宣帝乍立,都不省事问政,“政事一决于光”。霍光对朝政的主宰(     
A.弥补了官员素养的不足B.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
C.加剧了汉朝的统治危机D.完善了中枢决策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2024-02-24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3 . 西汉后期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丞相(人数)

外戚宗室

掾史文吏

经学之士

昭帝朝

3

宣帝朝

5

★★★★

元帝朝

2

成帝朝

5

哀帝朝

5

A.察举选官制度的完善B.世家大族的逐渐兴起
C.儒学影响力逐渐增强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2024-02-04更新 | 10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5次组卷 | 8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2023-12-20更新 | 218次组卷 | 8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8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9 . 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
A.加强了经济集权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3-11-14更新 | 95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