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惠帝至东汉顺帝时期,对孝悌进行全国性褒奖、赐爵的就达32次之多,至于地方性的褒奖则更多,皇帝巡行也要褒奖孝悌,甚至地方若出现祥瑞,皇帝也认为是弘扬孝道所致。汉代统治者的做法
A.有利于血缘政治的恢复B.有利于规范政治秩序
C.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D.创新了儒学思想内容
2021-01-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时期,皇帝下令让太常“对策”儒生,公孙弘在百余人中等次被排到最后,但汉武帝欣赏他的文章,把他列为第一。儒生公孙弘后来被任命为丞相。这说明当时
A.科举与儒学实现结合B.儒生把持了中央政权
C.儒家背离了先秦传统D.儒学人才受到了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时设有“诸子传记博士”“杂学博士”等多达70多名,而到汉武帝时废除了其他博士,只设了“五经博士”,以“专经”博士来研究古籍经典。这一变化折射出
A.秦汉治国宗旨发生转变B.先秦儒学传统得以延续
C.诸子之说丧失社会基础D.儒家学说获得独尊地位
4 . 针对商鞅变法之效,荀子游历秦国时感慨“人境,观其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古之民也”;汉初儒生贾谊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这反映出
A.儒家学说因时而变B.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评价
C.汉代统治者重儒轻法D.时局变化影响主流意识
2021-01-26更新 | 425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举行贤良方正之选。这些记载反映了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C.民本仁政思想的传播D.政治风气日益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
·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
A.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B.儒学教育官方化
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汉代司法规定,如果案件审理中没有成文的明文法律条义,可以直接采用儒家经义作为司法定量判刑的标准。这种现象可用于研究汉代
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B.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儒学地位的上升D.孔子著作遭学者曲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由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孝经》中“孝治天下”的理念被汉代的皇帝们吸收采纳,由此逐渐发展出了真正的“孝治天下”的实践,所以汉朝的制度使天下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 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 “ 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2020-12-12更新 | 120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