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评价政治斗争手段颇为残暴的吕后时认为:“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反映出司马迁(     
A.著史活动受权力干涉B.持开明的女性权利观
C.认可与民休息的政策D.儒法结合的思想理念
2 . 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
(3)指出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概括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3 . 汉文帝即位后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汉文帝的做法表明(     
A.儒家独尊局面形成B.治国理念灵活务实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2022-09-22更新 | 27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汉初,中央政府在东方原楚、齐、赵等六国旧地主要分封诸侯王;在西部基本沿用郡县制。由此可见,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意在(     
A.以血缘关系拱卫皇权B.安抚灭楚异姓功臣
C.推动边患问题的解决D.从俗而治维护统治
5 . 《史记》载,汉初立都时,娄敬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天府者也”,都关中“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张良认为都关中“阻三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这反映出西汉“都关中’(     
A.吸取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B.依托有利的地形积聚实力
C.借助关中的富庶制衡诸侯D.旨在保持控制全国的优势
6 .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
2022-09-07更新 | 1636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刘邦继承秦制,以军功、农战之绩定爵位、别尊卑。其逝世后,吕后专政,开始普遍地、无条件地赐民以爵位,赐民爵遂成定制。由此出现了年长德高者因获爵机会多,爵级也随之提高的社会现象。这说明汉初赐民爵(     
A.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B.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
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D.遏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
8 .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元朝行省制
9 . 汉初,晁错实施“入粟拜爵”的政策选拔官吏,入粟六百石,拜爵上造:入粟四千石,为五大夫;入粟一万两千石,拜爵大庶长。这一政策(       
A.解决了汉初的财政危机B.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C.完善了汉代的选官制度D.实际提升了商人的地位
10 .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行编户制度D.采取郡国并行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