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地方权力C.恩泽所有皇族D.强化君主专制
2 .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2023-10-24更新 | 4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巡视地方,发现地方吏治腐败严重,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这促使汉武帝寻求建立一种更完备的制度来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这一“更完备的制度”是(     
A.察举制B.设立刺史C.推恩令D.设立中朝
4 . 汉武帝即位后,将货币的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上林苑”,同时颁布法令,加强铸币监管,严厉打击私人铸币等违法行为,宣布凡是私自盗铸钱币者,一律死罪。汉武帝统一铸币权(     
A.根植于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B.折射出王国问题日趋严重
C.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D.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西汉前期,教育主要依靠私学,传授内容仍是百家之学,但从西汉中期开始,官 学广泛建立,传统的百家之学已逐渐受到冷落,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教育体系在逐渐完善
C.统治者人生经历变化D.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6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贾谊《治安策》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实施的制度名称?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该措施的实施与西汉初年哪项制度有关?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7 . 中朝又称内朝,是汉武帝在位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的宫中的决策班子。中朝设立的目的主要是(     
A.提高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B.限制相权以保证皇权独尊
C.避免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D.逐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8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经监察机关“拍苍蝇,打老虎”发挥了重要作用,查处许多大案要案。历史上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A.设御史大夫B.设丞相C.实行推恩令D.设刺史制度
9 .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富,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B.促使汉王朝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
C.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弱D.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10 .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经济上,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为增加财政收入,平抑物价采取的措施是(     
A.改革币制B.均输平准C.盐铁官营D.重农抑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