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测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的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
3 . 汉武帝为打击诸侯势力,颁布“推恩令”,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制定《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实施“阿党附益之法”,打击地方或中央官员勾结诸侯的行为。这些措施反映出
A.汉武帝用法律手段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B.汉武帝尚儒的治国理念
C.汉武帝时已经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D.汉武帝加强君权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019-01-30更新 | 2196次组卷 | 55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佐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宰相没有地位
B.外朝制约内朝
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D.皇权得到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