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坑)术士。”该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     
A.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
B.确立法家独尊地位
C.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造势
D.压制政见不一致者
2022-07-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与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相符合的选项是
A.a处百家争鸣、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B.a处焚书坑儒、b处玄学兴盛、c处佛道冲击、d处批判儒学
C.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D.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教传入、d处理学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对“焚书坑儒”评价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虽粗暴,但起到了巩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人提出“焚书坑儒”虽对统一思想、巩固政权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毒、效果微、不良影响久远。这说明
A.历史事实无法完整准确还原B.史学研究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C.学术辩争能够推动史学研究D.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影响研究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研究发现,汉高祖刘邦虽不喜儒家,但对叔孙通制定的宫廷礼仪十分满意;久已断绝的大射礼、乡饮酒礼,讲习传统礼乐之风也已蔚然兴起。文帝、景帝时期,由“无为”到“有为”的转化正悄然进行。这表明,汉初
A.黄老之学受到冲击B.尊崇儒学渐成风气
C.指导思想已多元化D.实行内儒外法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收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据此可知,黄老思想
A.指导汉初治国理政B.否定秦朝治国理念
C.着力恢复发展经济D.呈现思想融合趋势
2022-04-10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外儒内法,兼之以道”,儒、道、法三大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它们的区别,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治世用法”。下列西汉措施中能体现道家思想的是(       
A.汉朝初期的休养生息B.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C.武帝时的内外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 . 汉初,刘邦把庶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让曹参出任齐相。曹参以"黄老术"治齐,结果"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曹参的做法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沿袭了秦朝的统治政策
C.树立了黄老之学的独尊地位D.强化了中央对齐地控制
2022-01-19更新 | 39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尊崇儒学,两者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022-01-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9 .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发展经济C.倡导无为而治D.维护社会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