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17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新干二中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2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58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可见,汉初的“黄老之学”
A.为董仲舒改造儒学提供了理论依据B.推崇虚静无为,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
C.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D.主张兼收并蓄,推动了儒家思想复苏
2020-12-01更新 | 185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2020-09-21更新 | 462次组卷 | 17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战国时代, 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

——摘编自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总结秦朝灭亡以及先秦政治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作《新语)12篇,主张“行仁义,法先圣",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受到汉高祖刘邦极大赞赏。陆贾的思想
A.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B.丰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学说
C.促使汉初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为独尊儒术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7 .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
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
D.统一文字独尊儒术
2019-11-01更新 | 63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B.崇尚节俭C.轻徭薄赋D.民贵君轻
2019-03-18更新 | 263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大纲卷)

9 .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2018-09-30更新 | 7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2课 汉代儒学 练习2
10 . 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出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2018-05-18更新 | 728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