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决定设立《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一一太学。汉武帝时期的太学最有可能位于右图
A.①B.②C.③D.④
2020-09-11更新 | 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
A.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B.“六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C.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D.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3 . 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020-10-27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判断题专项训练:必修3
8-9高二上·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不包括
A.《诗》B.《书》C.《乐》D.《易》
2020-02-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浙江·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几千年来的中国,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但是谁也绕不开孔子,孔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意指借鉴)。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誓无耳。

——唐太宗


(1)唐太宗自称好“周孔之教”,结合材料一说明他弃法崇儒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是怎样从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实践“以仁义为治”的。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

——《清史稿》


(2)结合材料二说说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子之武城(鲁国小邑,当时孔子的学生言偃任武城宰),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谓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地用礼乐进行教育吗)子游(言偃字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同学们)!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


(3)材料三中言偃任地方官实践了孔子的哪些政治主张?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哪些风格?
2020-01-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东方杭州中学高中历史模拟卷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
A.秦始皇时期B.汉高祖时期
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2019-11-1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随堂练习
7 . 董仲舒言“教,政之本也”,贾谊更是强调“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自汉以后,《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被确定为学校教本与科举科目,各地学校以儒者为师,以礼义仁德来教化百姓,社会道德风尚渐趋淳化。这说明中国古代
A.主张百姓平等受教育B.崇尚以德治国理念
C.表彰儒学治国的功绩D.完善国家管理制度
8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A.秦始皇时期B.武则天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两汉时期,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了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B.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C.儒家经典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
D.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新原则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B.法律实施受儒家思想影响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法律效力已高于儒家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