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D.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历史材料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A.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D.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锺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囿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
D.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7-09-12更新 | 19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汉高祖)骂之曰:“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董仲舒在“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这三纲可求于天。”“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儒学与君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