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殷商迄于春秋列国,当时天子之相,诸侯之卿,名虽为文臣,实际都是武将。《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代不少官如侍中、尚书、博士、郎、谒者等,他们的长官都称“仆射”,这是因为“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日仆射”。后汉大将史弘肇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拿笔杆子的文官)安足用哉!”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而轻儒,谋臣告诉他:“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宋史学家范晔说:“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守文之徒,盛于时矣。”唐宋以后,不少武将是风流儒帅。宋太祖曾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宋代的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确立了文尊武卑的等级制。

——摘编自李绍平《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很重视参与政治活动,以便实现自己强烈的政治抱负。当他认清贵族统治者是不允许他彻底实施自己主张时,就率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终不见用。但孔子思想能在后代久远流传,并在一定程度上缔造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可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故,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三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政治思想在当时“终不见用”而“在后代久远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021-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孔子“镜像”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1-25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
4 . 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三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