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援少有大志,常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他是闻名于世的“光武中兴”名将,建武八年(32年),马援协助光武帝消灭隗嚣势力、平定了凉州。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剿灭羌敌、治理地方、修筑城池、开导水利、发展农牧,使得郡中百姓安居乐业,六年后、因政绩卓著,马援被征召入朝、担任虎贲中郎将,建议重铸五铢钱,“天下赖其便”,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率军平息二征叛乱,平定西南边境、并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矛盾的地方、以约束交趾人、匈奴、乌桓尚扰北边,马援请求击之、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汉章帝继位后、亲写金匾“马革裹尸”派人送到马家、并以此为军歌,在汉军出征前唱咏、在马援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德、把马援奉为大神、多修庙建祠以祭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马援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援身上的哪些精神使他受到后世的敬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莽分别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建国元年(公元9年)建国二年(公元10年)和天凤元年(公元14年)进行币制改革,铸造了“六泉十布”等近二十种货币。王莽的币制改革和其他改制一样,也被打上了复古崇周的烙印。《食货志》记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在第二、三次币改中,最小额的币种只有一铢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这就迫使人们必须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大面值货币。而一旦参与以小易大的兑换活动,不管是何种面值比例的兑换,都要接受67%以上的财富掠夺。不仅如此,而且各种币种之间的兑换也十分复杂。但是单从技术角度来看,王莽的历次币制改革是卓有建树的,他所创造的卧式铸钱法一直被后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李建雄《王莽的币政改革举措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莽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莽币制改革的影响。
2024-02-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统治集团统治残暴,加重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一些戍卒在被派往北部边境的过程中举行起义,引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

材料二   西汉后期,政治腐败,赋税沉重,社会矛盾尖锐。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称帝后推行的改制,引起社会严重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新朝最终被推翻了。

材料三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残杀,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争权夺利,人民受到残酷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


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三则材料所涉及的农民起义。
(2)根据三则材料,归纳导致秦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东汉与秦朝、西汉社会相比,有何特别之处?(不得照抄原文)。
2022-12-0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酺(?-104),东汉名臣,历官明帝、章帝、和帝三朝,深为朝廷倚重。少时从祖父张充学《尚书》,能继承其学业。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公元66年成为南宫《五经》师之一、为宗室四姓小侯讲授经学,深受称赏。汉明帝召其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炟。他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得太子敬重。汉章帝即位后,曾多次赞扬他“屡有谏正,阎阁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并要其他为诸王讲学的经师向他学习。后来,他以侍中、虎贲中郎将出任东郡太守。他到任后便提拔义勇,搏击豪强,查处滥杀长吏,提拔重用忠义之人。汉和帝时,历任魏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太尉、宰相等职,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政绩卓著。临终前嘱咐儿子:“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扬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时当务节俭!”卒时,皇帝亲临丧礼,赐以墓地。

——据太和人物《张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酺所处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酺的活动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4-04-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024-04-1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寔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

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蜱豆,尽二月止。

三月

可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隋志》“农家”:《四人月令》一卷,后汉大尚书崔寔写。《旧唐志》同,《新唐志》做“崔湜”,误。宋不著录。近人任兆麟、王谟皆有辑本,编次不伦,且多挂漏(挂漏: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王本又误以《齐人月令》谓即《四民月令》,而所采《齐民要术》有今本所无者六事。其文不类,未知何据……

——摘编自《严可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四民月令》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8 . 秦及汉初的尚书是宫廷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与尚冠、尚衣、尚食等合称“六尚”,办公地点尚书台位于大内。东汉时,尚书台总理奏章、宣布诏令、参与决策,实际成为总理国事的中枢。古代史学家概括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反映出东汉(       
A.分权降低行政效率B.国事与家事的兼管C.三公九卿制度瓦解D.行政中枢制度异变
2024-01-0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崔寔,东汉时期政论家、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他身经东汉乱世,置身政局,对于政事颇有体会和认识。面对当时的动荡政局,崔寔认为“凡汉所以能制胡者,徒擅铠弩之利也”,因此政府应重新确立过去的规章制度,这是治边的基础。他明确提出“无赏罚之君而欲世之治,是犹不蓄梳枇,而欲发之治”,这与王符的执法务严、隆赏重罚的理念不谋而合。崔寔深刻洞察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当时富者食席丰足有余,而财势日盛,贫者困促,而生计岁益窘迫。对此他提出了“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的解决之道。然而,崔寔并非身处权力中心,其思想难以为政府采纳。

——摘编自彭琳《崔寔<政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崔寔治边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治边思想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崔寔的治边思想。
2024-01-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武帝在建立政权、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军制改革。他强化中央军,精简和削弱地方军,以中央军驾驭地方军作为军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后汉书·百官志》:“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七年二月,罢护漕都尉;同年三月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是岁,省长水、射声二校尉。九年,又省关都尉。以后因形势需要在边郡和内地关中等地也设置了一些都尉,但如应劭《汉官仪》所言,“每有剧贼,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之”。为了边防作战的需要,西汉有“令戍卒岁更”之制,光武亦予以废除。

——摘编自王晓易《光武帝怀柔四夷: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光武帝的军事改革。
2024-01-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文综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