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线以北是游牧区,线以南是农耕区)。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汉武帝时期(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B.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
C.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2 . 作为西域都护府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都护,政府给予其便宜行事的特权,“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抚),安辑之;可击,击之”。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A.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交流融合B.加强了对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C.把政治军事作用放在重要位置D.使得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2023-11-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汉时期,社会上已较难看见穿着胡服的人,下图所示的深衣原本是楚人效仿北方各国而着用,到了汉代,由于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所以楚风流行,北方原有穿着深衣的习尚益发盛行。据此可知(     
A.服饰文化呈现统一趋势B.南北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C.民族融合趋势日渐放缓D.地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2023-05-29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名校预测历史试题(湖北卷)
4 . 汉武帝在位期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后“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武帝的上述举措(     
A.说明汉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B.表明王国问题已基本消失
C.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4次组卷 | 1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1
6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高复部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关于诸子起源,有说“诸子出于王官”。汉代《淮南子•要略》则主张诸子之学皆起于救时之弊,应时而兴,并指出学术之兴皆本于世变之所急。《淮南子》的观点
A.具有经世致用色彩B.符合汉代大一统趋势
C.突出儒家民本思想D.体现无为而治的主张
2020-12-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汉初除中央发行的四铢钱外,诸侯王纷纷私自铸币,民间私铸风气盛行,导致市场货币混乱、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出现;汉武帝先后六次改革币制,统一全国货币形式,禁止私铸,稳定了社会经济,平抑了物价。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西汉(     
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B.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C.铸币制度日臻完善D.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9 .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
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
10 . 西汉时期的人才选拔,除少数人物获得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其主要途径还是通经入仕。而至东汉,通过乡论入仕成为普遍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汉时期(     
A.官员的选拔渠道进一步拓宽B.社会阶层壁垒已被打破
C.乡里清议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