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
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2020-03-08更新 | 373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文)试题
3 .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但到汉武帝时,丞相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丞相地位的提高B.中央集权的巩固C.三省六部的确立D.中朝势力的强化
4 . 下表是西汉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表。汉武帝时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开疆拓土B.颁布“推恩令”C.分设刺史D.用酷吏管理地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诸侯国相由中央任命,其职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汉高祖时期,侧重于辅助诸侯王国的巩固;惠帝至景帝初,侧重于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景帝中期至昭帝间,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这些变化(     
A.服务于国家治理需要B.助长了地方割据倾向
C.终结了郡国并行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的权力
6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90次组卷 | 14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直接导致农、牧区界线变化的原因是(     
A.游牧民族主动内迁中原B.中原王朝积极开拓疆域
C.铁制农具加速向北推广D.长城军事防御功能弱化
2023-08-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022-09-08更新 | 92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47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董仲舒的目的是
A.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B.使儒学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
C.论证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D.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抑制暴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