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2024-03-2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又颁布“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B.提高士人地位
C.削弱丞相权力D.开拓疆域
2024-02-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基于此,他向汉武帝建议(     
A.尊奉法家B.统一文字C.尊崇儒术D.贵儒尊道
4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     
A.增加财政收入B.强化思想控制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对外交往
2024-0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汉书》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歌谣)”,并命人为其编订音律。在祭祀仪式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天子和百官)皆肃然动心焉。”汉代乐府的创立(     
A.目的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B.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
C.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D.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024-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这一措施(     
A.促进了经济恢复B.降低了铸币质量
C.解决了王国问题D.强化了经济控制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图反映了中国某朝的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分配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外朝共同辅佐皇帝决策B.丞相与尚书台共议国政
C.太尉与御史大夫共掌监察D.中枢权力的分散及转移
2024-01-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对如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历史事件结果
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被匈奴扣留10余年,联合大月氏计划没能实现
前127年河套战役匈奴南进,汉派卫青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河套地区)
前121年河西战役汉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
前119年漠北战役匈奴南进,汉大破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促进了相互了解和往来
①汉与匈奴作战主要是为开通丝绸之路
②汉朝在稳固边疆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③管理河西四郡的中央机构是西域都护
④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政治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
思想尊崇儒术
稳固边疆设置河西四郡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