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这条通道自张骞开辟之后,便成为历代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中国的漆器、火药、指南针、瓷器以及造纸、打井、冶炼等技术开始西传,葡萄、石榴、核桃、香料、胡椒、玻璃、象牙、狮子等往东传来。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西汉王朝放弃了用武力征服西域B.丝绸之路孕育了繁荣开放的文化体系
C.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意在发展商业D.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方交流的桥梁
2024-0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西汉前期,《尚书·禹贡》中弱水、昆仑、流沙、三危等地名,缺乏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汉王朝(     
A.找到了《禹贡》记载的九州B.利用《禹贡》配合疆域拓展
C.遵循《禹贡》加强区域管控D.按照《禹贡》进行地方建制
3 . 汉武帝建立了一套可托为心腹的、恭谨从命的官僚系统,即“中朝”,汉中央由此演变为“中朝”起决策作用,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的形势。由此可见,汉武帝时期(     
A.统治思想发生了转变B.加强了皇权的专制统治
C.官僚体系被彻底颠覆D.建立了严密的监察体系
4 .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贤良文学派(郡国以察举制向中央推举的人才)就有关施政方向进行辩论。贤良文学派力主罢盐铁官营、均输等经济政策,桑弘羊等坚持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主张,认为兴盐铁、置均输,扩大了政府的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济保证,不同意废止。因此,贤良文学派的提议未被西汉政府采纳。材料反映了西汉后期统治者(     
A.限制了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B.对中枢行政机构进行调整
C.仍执行国家统制经济的思想D.践行儒家爱惜民力的思想
2024-01-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武帝时改革币制,中央政府先后“行三铢钱”、“行半两钱”、造行大额虚币皮币与白金、颁布盗铸金钱者死罪令、终改铸五铢钱,再明令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的铜材料收归中央统管,最终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在当时(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6 .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7 . 2019年成都宝墩遗址出土了一枚铜质印章,印文为阳文篆书,经辨认为“羌眇君”,该印为西汉政府颁发给武阳县羌族首领的官印。“羌眇君”官位等级与乡有秩相当,职责是对部众的日常管理。这印证了 (     
A.地方管理体系逐步完备B.该地区归属于西汉政府
C.篆书为当时的流行字体D.西南地区冶炼技术发达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秦灭义渠国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攻取东越后在东南之地置会稽、闽中两郡;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秦汉时期的这些举措(     
A.推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B.使民族交往交流更为深入
C.增强了地方治理自主性D.保证了边疆地区政局稳定
9 . 下图是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中发现的织锦护臂,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周围有弓箭、箭服、短剑鞘等物品。这可以用来佐证(     
A.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B.东汉时期长途贩运兴盛
C.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10 .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政策,“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这一政策的施行(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阻碍了商品正常流通
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2024-01-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