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援少有大志,常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他是闻名于世的“光武中兴”名将,建武八年(32年),马援协助光武帝消灭隗嚣势力、平定了凉州。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剿灭羌敌、治理地方、修筑城池、开导水利、发展农牧,使得郡中百姓安居乐业,六年后、因政绩卓著,马援被征召入朝、担任虎贲中郎将,建议重铸五铢钱,“天下赖其便”,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率军平息二征叛乱,平定西南边境、并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矛盾的地方、以约束交趾人、匈奴、乌桓尚扰北边,马援请求击之、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汉章帝继位后、亲写金匾“马革裹尸”派人送到马家、并以此为军歌,在汉军出征前唱咏、在马援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德、把马援奉为大神、多修庙建祠以祭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马援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援身上的哪些精神使他受到后世的敬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莽分别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建国元年(公元9年)建国二年(公元10年)和天凤元年(公元14年)进行币制改革,铸造了“六泉十布”等近二十种货币。王莽的币制改革和其他改制一样,也被打上了复古崇周的烙印。《食货志》记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在第二、三次币改中,最小额的币种只有一铢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这就迫使人们必须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大面值货币。而一旦参与以小易大的兑换活动,不管是何种面值比例的兑换,都要接受67%以上的财富掠夺。不仅如此,而且各种币种之间的兑换也十分复杂。但是单从技术角度来看,王莽的历次币制改革是卓有建树的,他所创造的卧式铸钱法一直被后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李建雄《王莽的币政改革举措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莽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莽币制改革的影响。
2024-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酺(?-104),东汉名臣,历官明帝、章帝、和帝三朝,深为朝廷倚重。少时从祖父张充学《尚书》,能继承其学业。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公元66年成为南宫《五经》师之一、为宗室四姓小侯讲授经学,深受称赏。汉明帝召其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炟。他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得太子敬重。汉章帝即位后,曾多次赞扬他“屡有谏正,阎阁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并要其他为诸王讲学的经师向他学习。后来,他以侍中、虎贲中郎将出任东郡太守。他到任后便提拔义勇,搏击豪强,查处滥杀长吏,提拔重用忠义之人。汉和帝时,历任魏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太尉、宰相等职,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政绩卓著。临终前嘱咐儿子:“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扬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时当务节俭!”卒时,皇帝亲临丧礼,赐以墓地。

——据太和人物《张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酺所处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酺的活动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4-04-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寔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

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蜱豆,尽二月止。

三月

可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隋志》“农家”:《四人月令》一卷,后汉大尚书崔寔写。《旧唐志》同,《新唐志》做“崔湜”,误。宋不著录。近人任兆麟、王谟皆有辑本,编次不伦,且多挂漏(挂漏: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王本又误以《齐人月令》谓即《四民月令》,而所采《齐民要术》有今本所无者六事。其文不类,未知何据……

——摘编自《严可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四民月令》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崔寔,东汉时期政论家、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他身经东汉乱世,置身政局,对于政事颇有体会和认识。面对当时的动荡政局,崔寔认为“凡汉所以能制胡者,徒擅铠弩之利也”,因此政府应重新确立过去的规章制度,这是治边的基础。他明确提出“无赏罚之君而欲世之治,是犹不蓄梳枇,而欲发之治”,这与王符的执法务严、隆赏重罚的理念不谋而合。崔寔深刻洞察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当时富者食席丰足有余,而财势日盛,贫者困促,而生计岁益窘迫。对此他提出了“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的解决之道。然而,崔寔并非身处权力中心,其思想难以为政府采纳。

——摘编自彭琳《崔寔<政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崔寔治边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治边思想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崔寔的治边思想。
2024-0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刘秀随兄起兵于南阳,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军队。25年,刘秀在南阳豪族和河北豪族的大力支持下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经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消灭割据势力,使政局稳定下来。他提倡“柔道”治国。经济上再次诙复三十而税一的旧制,下诏进行度田,清查天下田亩、人口。政治上“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此外他推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逐渐削弱了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主要功臣的权势,剥夺了部分军功人员的官职,但均给予优待。同时,他还选拔任用了大量儒法兼通的文吏,以弥补功臣退出官职后的空缺。文化上,刘秀大兴儒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教育,以培养后备文官。刘秀励精图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辉煌时代。

——摘躺自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刘秀治国之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武帝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政策的意图
2022-05-0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社会动荡不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丞相,从而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汉献帝下诏给当时已据有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这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个政治行动。随后,因献帝东迁,关中出现权力真空,数十名大小军阀各拥兵自保,曹操便任命侍中钟繇为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通过汉天子将关中暂时置于自己的号令之下。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双方谋士估量战局,无不将曹操奉天子有义战之名作为曹操政治上居于优势的重要砝码。

——摘编自《中国全史百卷本第031卷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材料二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地与民选的首相共事,哪怕她从心底里厌恶这个首相。维多利亚女王变得成熟以后,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摘编自《英国通史第十五章维多利亚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现的背景及其给曹操带来的益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献帝时期和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在中央权力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二者在本质上不同的原因。
2021-11-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实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研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

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

命典馈酿春酒。

三月

是月也,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

时雨降,可种觐稻。

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可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隋志》“农家”:《四民月令》一卷,后汉大尚书崔实撰写。《旧唐书》同。《新唐志》做“崔湜”,误。宋不著录。近人任兆麟、王谟皆有辑本,编次不伦,且多罣漏(罣漏: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王本又误以《齐人月令》谓即《四民月令》,而所采《齐民要术》有今本所无者六事。其文不类,未知何据……

嘉庆乙亥岁秋九月,乌程严可均谨叙。

——摘编自《严可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四民月令》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光武帝首先妥善安置功臣减小改革的阻力,然后命令后族、宫戚“不得封侯与政”,重申“阿附藩王之法”收捕诸王宾客;重视人才选拔,沿用察举制,颁布了“四科取士”的诏书。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平息了叛乱。汉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互相纠察,穷治楚王刘英;建武6年裁并了400多县约占三分之一,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中央兵减至2500人,废郡国都尉都试制度;改变王莽时期机构乱置的做法,加强原有秘书机要机构尚书台的事权,削弱了宰相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权势,君主集权因此而强化。经过汉光武帝和汉明帝长达几十年的改革,东汉初年的政治、经济大为改观,史称“光武中兴”。

——摘自翦伯赞《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初年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初年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读,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伥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疫灾应对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