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时期,代表儒家的儒生和代表法家的官吏矛盾尖锐,有过多次争论。东汉时期在汉光武帝刘秀的推动下,儒生多精通法律,熟悉政务,王粲在《儒论吏》中说:“吏服训雅儒通文法"。这种儒家士大夫的官吏化
A.背离了传统儒家的政治理想B.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C.体现了儒法并用的统治思想D.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
2021-12-02更新 | 580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1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时期的“礼”还含情脉脉,而秦汉以后的礼则大量吸收法家精神,成为表达独尊官府的专制统治意志,亦即变异蜕化成了所谓的“礼教”“名教”。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礼法合一、伦理之上B.以礼制刑、法理融合
C.儒学变异、淡化教化D.礼法结合、服务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孝经》以讲授先秦儒家孝道伦理为核心,在汉代备受推崇,不仅历代君王重视,而且也是学者必读经典,其所阐释的孝道伦理成为社会行为规范。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治国纲领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D.《孝经》地位超过了“五经”
2021-12-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遂宁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甲部)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

材料一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上者五六百户”,到文景之时,“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初思想文化的混乱,黄老思想以“无为”为基调,导致政府处理问题时,不得不依靠法术。同时大量食客游走于诸王之间,思想得不到统一;地主豪强“众其奴婢,多其牛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致使“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汉初匈奴越来越猖獗,“汉文帝十四年,单于十四万入萧关、杀北地都尉,虏人民畜产甚多”,“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掠甚众而去”。对于这些问题,汉初诸帝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因此缺乏有效的对策。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急需变无为而治为有为政治。

材料二   此时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具有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合理部分,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法制国家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国势衰微、苛政病民、社会动乱或天象异常、逢遇自然灾害时,列数自己的错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以获取民心。汉朝是作为有史以来出现罪己诏最多的王朝,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晚年的罪己诏。据此推知,罪己诏是
A.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手段B.皇权统治不稳的产物
C.君主专制集权下的被动选择D.儒家思想影响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汉代画像砖石中“士形象”图数量及分布表。据此可知,这些画像砖石
题材名称总数地域分布
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浙
孔子见老子16112111
周公辅成王13111100
二桃杀三士1366100
荆轲刺秦王930231
完璧归赵1111810
季礼挂剑210010
A.是研究先秦的直接史料B.促进了儒家思想社会化
C.反映了汉代文化多元化D.再现了汉代的社会原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写道:“(汉初)社会风气……对孝廉,则颇加鄙薄。武帝时下诏切责,谓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自后郡国遂按年察举孝廉,成为故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后汉书·舆服志》:“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彰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由此可知,汉代
A.官场腐败现象得到遏止B.社会生活体现传统观念
C.世家大族势力严重削弱D.皇权受到礼制思想制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