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即通晓经学。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人仁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汉代
A.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B.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C.儒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显著D.思想活跃有助于官员选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韩非子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作为“天下之常道”。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二者思想均
A.是对法家思想的弘扬B.促进了国家完成统一
C.对君主专制统治有利D.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代教育体系建立B.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科书
C.汉武帝独尊儒术D.汉代更加注重编修史书
4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
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主要出身于太学
5 . 东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其以诡语托为天命预言,并附加图形解经述史,宣扬鬼神。刘秀曾经“宣布图谶于天下”,确定了谶纬作为法定经典的地位,于是学者争学谶纬,往往又加以荒诞之词。这种现象反映了
A.汉代新儒学的神秘主义B.新儒家学者的人文精神
C.动荡社会下的宗教发展D.玄学影响下的哲学变化
2021-12-2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以后,随着“天人感应”理论盛行,每当发生灾异,西汉皇帝一般都会下“罪己诏”并且改元,表明自己悔过更新。但到了东汉后期,“及至灾异屡见,反以策让(免职)三公”。这一变化
A.表明儒家学说已遭遇信任危机B.是外戚专权局面下君权的异化
C.体现君权在神权光环下的嬗变D.与统治政策重大转变密切相关
2021-12-23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监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
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光武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汉初“无为而治"政策影响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宋代理学思想渗透的结果
2021-12-22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1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书·儒林传》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迄于元始(汉平帝年号),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儒学理论体系的完善B.儒学地位的显著提高
C.儒经对价值观的影响D.太学的文化辐射效应
2021-12-2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两汉时期,君臣“多遇灾而惧”。汉成帝时,地震、雨涝接踵而至,大司空师古上书“不敢言乞骸骨”而言 “臣之大罪”。至东汉被罢官者,太尉28次、司空23次、司徒11次,其因多日食、地震、疾疫;遇灾即罢免将相大臣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定制。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的“神学化”B.官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问责制度”的逐渐完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