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武帝时期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改”,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指出“大死无男,有更嫁之道”。最终司法部门判该妇女无罪。据此可知(  )
A.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B.儒学思想渗透到司法领域
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2022-03-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为西汉不同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引起图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流动加快B.丞相权力削弱C.儒学地位提升D.外戚干权严重
2022-03-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儒学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源于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秦始皇“焚书”
C.百家争鸣D.科举制度
4 . 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文化体制形成
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选官方式逐渐合理化
2022-02-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类似的现象各地皆有;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开始内化心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主流观念的变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妇女地位的下降
2022-02-16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期,除了设立太学,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使儒学取得独尊地位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2022-02-1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统计,《汉书》中武帝以后立传者188人,其中士人有150人,约占80%。这从侧面反映出
A.儒学独尊产生重大影响B.世家大族势力逐渐减弱
C.官僚政治开始形成D.世袭制退出历史舞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下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
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C.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D.儒家思想与市民风情的杂糅
2022-02-1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在当时
人物事件出处
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侯、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同时,可卫给“罢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奏。《汉书·武帝纪》
董仲舒以《对策》请黜刑名,崇儒术,兴太学。“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之。”《史记·儒林列传》
《资治通鉴》
卫绾免丞相职,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蛤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蛤俱好儒”,给请立明堂以朝诸侯。《汉书·武帝纪》
《汉书·武帝纪》

A.黄老之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B.儒学以强劲的势头开展起来
C.“外儒内法”治国理念初步形成D.儒学的正统地位已开始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