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四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2022-06-23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图书,号召献书,设抄书之官,并允许人们进行研读。《汉书·艺文志》所载儒家以外诸子著作的数量如此之多,不能不说与汉武帝有很大的关系。充当田蚡副手的韩安国,便兼学韩非和杂家说。受到汉武帝净礼的汲黯,"学黄老之言"。给汉武帝出主意打击诸侯王的主父偃,"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他和赵人徐乐、齐人庄安,同为典型的杂家,同样上书言事,同时受到汉武帝召见并叹为相见恨晚,而主父偃还赢得同时任何儒者都梦想不及的恩宠。

——摘编自牛秋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形成及时人、后人之批判》

材料二 罢黜百家只能说是罢黜黄老之学取得了成功,关于历史观念的认识过程,某种先验的历史观念代替历史实际的做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做法。说到底,汉武帝是政治家,而不是学者,他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最关心的并不是学术。

——摘编自朱维铮《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理解。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争议现象的认识。
2022-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3 . 西汉时期,太学设在京师,五经博士实际就是“教授”,博士弟子有开始的几十人主键增至数千人,其课程有《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这反映出
A.儒学地位逐步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开始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2022-05-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和儒家经典便开始以经学形式存在和发展,六经开始具有只可信奉不能怀疑的权威性,治经者必须以经释义,以治经作为寻求真理的根本途径,且多采取笺注形式。据此可推知当时
A.经学在社会的影响极大增强B.儒学在发展中逐渐走向僵化
C.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D.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的体系
2022-03-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上上
(圣人)

(仁人)
中下
(智人)
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的统计情况,东汉时期文献中关于灾害的记载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类型西汉东汉
水涝灾26年次53年次
旱灾32年次59年次
地震21年次64年次
蝗螟灾18年次39年次
合计97年次215年次

A.东汉时期社会经济显著发展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22-03-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召集名儒在未央宫北的石渠阁“杂论五经异同”,这次会议涉及“五经”的许多问题,最后由宣帝亲自评判裁定,编纂出《石渠议奏》在全国推行。这一做法
A.终结了不同经说的纷争B.导致儒学迅速走向衰落
C.提高了皇帝的学术权威D.推动儒学进一步神学化
2022-03-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以及与其配合的伦理价值体系的破坏,导致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大震撼。……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摩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一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并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学术局面形成的地位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东汉明帝的帮助下,班固撰成了《汉书》,其中的《古今人表》更是其史学创举。以下为《汉书·古今人表》中部分人物及其对应品级。由此可知(     

品级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人物


(部分)

尧、舜

周文王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

秦始皇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A.人物评定以历史贡献为标准B.当时儒学地位受到一定冲击
C.人物评定以个人品德为准则D.当时儒家思想已是官方正统
2022-03-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