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班彪对《史记》的认识反映了东汉时期(     
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D.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
2 . 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楚国国君熊渠也兴兵于外,取得江汉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封其长子为句亶王,次子为鄂王,少子为越章王。这反映了(     
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B.分封制度瓦解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宗法制度崩溃
2022-07-24更新 | 1823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D.礼乐制度的加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锻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促使儒家信徒的国家理念发生变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6 . 唐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名存实亡,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宰相专权趋势出现
B.三省六部制被废除
C.专制皇权有所削弱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2018-06-07更新 | 1192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出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2018-05-18更新 | 73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2016-11-27更新 | 573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
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
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2016-11-18更新 | 96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