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文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存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该文化遗存是(   
A.河姆渡文化B.红山文化C.良渚文化D.陶寺文化
2023-07-17更新 | 1014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解密01 古代中国人物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引自《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
2021-08-07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
2021-07-29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
2020-11-11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五年(2016—2020)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6 . “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7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2019-11-12更新 | 468次组卷 | 5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②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③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
④“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19-09-04更新 | 42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1月浙江学考仿真模拟试卷历史05
9 .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
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A.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
B.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
D.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2019-08-15更新 | 752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树兰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历史试题(学考 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