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曾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当时
A.门阀士族势力削弱B.宗法制度得到复兴
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B.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C.北方地区经济实现了农牧互补D.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相互交融
2022-01-20更新 | 1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3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的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敷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这
A.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B.展现了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C.意在批判南朝选官制度D.注重传承世家大族家教家风
4 . 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B.促进人口增加
C.缩小贫富差距D.加速汉化进程
2021-03-18更新 | 740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其中,移风易俗的举措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北魏政权的有效管理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发展
C.加快了北方士族势力快速成长D.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2020-10-23更新 | 261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A.民族交融的作用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
2020-10-15更新 | 325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晋时实行占田课田制,占田数是指一般民户可以按人口占有和耕种的田亩数,课田数则是按丁承担租税的田亩数。据下表可知,当时
占田数课田数(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
男子一人占田70丁男课田25亩次丁男课田25亩
女子一人占田30亩丁女课田20亩次丁女及老小没有课田
说明占男数额,只是允许民户自行占有的数额并非由国家如数进行分配无论占田是否达到法定标准,都要按照规定的课田亩数交纳田租

A.政府维护小农经济,确保税收B.一般家庭都拥有至少百亩土地
C.政府无视土地兼并,任意加赋D.妇女受到重视,地位逐步提高
2020-01-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19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019-12-05更新 | 346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原因B.目的C.内容D.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