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22卷引用:河北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魏政府在均田令中没有限制垦荒,“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后有来居者,依法封授”。这一做法(     
A.抑制了土地兼并B.解决了人地矛盾C.打击了士族势力D.调整了生产关系
2023-1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话B.改汉姓C.通婚姻D.易汉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说汉语,生产生活不能自立,故怀恋旧地者为数不少。孝文帝当机立断,要求年轻一代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他还规定免除从平城迁居洛阳者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朝廷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移民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于是,从平城一带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了河南郡洛阳县人,他们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农民。

材料二   鲜卑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喜欢以物易物,其商品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孝文帝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还允许民间私铸,但不论公私冶铸,都必须讲究钱币质量。不能杂以他物。新币铸成后,孝文帝下令新币可在京师及诸州镇通行,内外百官俸禄也都按绢的标准折价给钱,每匹绢折钱二百(文)。五铢钱很快通行于北方各地,商品交换在黄河流域活跃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司马牧牛《千年争锋中国历史上的牧耕大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孝文帝为巩固迁都成果而施行的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影响。
2023-10-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孝文帝选中洛阳作为都城,是因为西边的关中在北魏统治之下,而至于东边,他也无须再经营燕赵,故东西都可放心。他的目的:一是汉化,二是南伐。因为要吸收汉文化,所以作为数百年政治文化中心的汉晋旧都就成为理想的都城。当南北军事力量相等时,洛阳接近南境,就是不利条件;但当北方势力强于南方时,洛阳便于向南扩张的地理位置,又成为孝文帝迁洛的主要依据之一了。

——摘编自周一良《读〈邺中记〉》

材料二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孝文帝进驻洛阳。次年便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禁胡语胡服,并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太和二十年(496年),大改姓氏,包括拓跋焘(北魏太武帝)以来的八大诸姓在内,改了一百余鲜卑姓为汉姓。

——摘编自史苏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D.缩小南北差距
2022-10-12更新 | 1047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魏重臣李冲主张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冯太后称赞:“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孝文帝立即“遣使者行其事”。据此可知,“三长制”有利于
A.基层体系的完备B.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C.国家赋役的征收D.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10 . 《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尚书令王肃原为南朝刺史之子,自幼吃鱼羹、饮茶水,刚到洛阳时,他对本地流行的羊肉、酪浆碰都不碰。然而,多年之后,王肃的餐桌之上,羊肉、酪浆与鱼羹、茗茶并列呈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日益发展B.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C.南北饮食习惯趋同D.北魏占据统一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