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2 . 南朝王肃投奔北魏,孝文帝“雅相器重,朝野属目”。史载王肃“为魏制官品百司,皆如江南之制”,历隋唐到元而不变;王肃“为魏始制礼仪”改变了“稍僭华典,胡风国俗,杂相揉乱”的现状。这表明,北魏(     
A.封建化源于中央官制改革B.缓解了胡汉习俗间矛盾
C.强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3 .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为北魏迁都路线图。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迁都推动了北方的统一B.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C.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D.反映当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08-28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北魏六镇(即军镇,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示意图。北魏前期军镇将兵选拔备受重视,将士可免除赋税和徭役;孝文帝迁都后,许多内迁的拓跋氏贵族当上了高官,与汉族高门地主把持朝纲,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这能够说明孝文帝改革(       
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B.在民族对抗中失去原有意义
C.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D.为以后北魏的分裂埋下隐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2023-07-19更新 | 988次组卷 | 3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和十九年(497)孝文帝颁布“代人定姓族诏”。诏令明确规定,对“原出朔土,旧为部落大人”的鲜卑贵族予以优待,放宽其入姓、入族的标准,规定“自皇始已来,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即可入姓。这一规定(            
A.扩大了汉文化对北魏政权的影响B.提升了汉族官僚的政治地位
C.利于整合旧门与新贵的利益秩序D.彰显北魏政权地位的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9 .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C.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D.缩小了北魏社会的贫富差距
2023-06-03更新 | 50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