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侧的历史漫画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529年(孝文帝改革后),南朝名将陈庆之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感慨道,原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荒蛮之地,等到了洛阳才知道中原地区已是文化昌盛、物阜民丰。

A.阻碍了文化交流B.增加了民族隔阂
C.增强了北魏实力D.结束了分裂局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处于游牧的生活状态,在服饰方面,缺乏文化的积累,被称为“胡服”的衣服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都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其政治制度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这种政治制度是北魏统一北方后建立统治秩序所迫切需要的。在南北朝时期,对峙的南北双方都称自己为中国,而将对方视为夷狄,改造着装的旧俗,进行服饰改制,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有着一种争正统的意味。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在服饰改革上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制定出了冠服制度。孝文帝不仅制定了汉魏冠服制度,而且自己亲身穿戴并赐新装给大臣官员们。与此同时,他还监督平民百姓的服饰汉化的实践进程,如有不遵循汉化服制的百姓,孝文帝便会斥责地方官员。

——摘编自李晶《北魏“孝文改制”中的服饰“改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服饰改革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特点。
2023-1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五河致远实验学校与固镇汉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2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材料三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有意迁都洛阳,在遭到大臣们集体反对后,与其堂叔任城王拓跋澄进行秘密商谈)

孝文帝:“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拓跋澄:“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孝文帝:“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

拓跋澄:“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被亦何所能为。”孝文帝:“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戍日,孝文帝下令修筑黄河大桥,准备率军渡河南下。秋季九月戊辰日,孝文帝渡黄河,庚午日,到达洛阳。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一个相关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以洛阳为都城的利弊。
2023-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下面三幅图,请选用一个最佳主题来概括
A.少数民族的变迁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政权的对峙D.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6 .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2019-11-06更新 | 2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