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毁镜”是匈奴和拓跋鲜卑共有的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但经考古发现这种丧葬习俗在拓跋鲜卑建立北魏政权后几乎不见。据此推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
A.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B.传统纲常礼节受颠覆
C.北魏统治者是黄帝的后裔D.民族交融不断的加强
2 .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东汉蜀前秦B.秦西汉梁C.蜀东晋梁D.蜀东汉隋
2020-11-19更新 | 304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君主时有督励考课之诏,却没能改变士族的无功受禄。而北朝部族的重军功传统,在建立政权后发展为重事功、重吏绩的精神。孝文帝曾亲临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员,场面之严肃,绝非南朝所能有。拓跋部早期“以军令从事”的做法,则为后来的法制贯彻创造了条件。孝文帝颁行俸禄后,赃满一匹即死,法律雷厉风行。他多次更订律令,立法活动在孝文帝时达到了高潮。政治制度本是从魏晋南朝学习而来的,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显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构成了走出汉唐盛世间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历史出口。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制度渊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在经济、文化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020-04-30更新 | 1735次组卷 | 5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三幅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迁都
A.改革须先从权贵中推行
B.改革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C.改革者应制定高明而可行的改革方案
D.改革者要有义无反顾、勇于献身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广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包括(  )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③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④南伐和迁都都有一定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闻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C.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10 . 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诞环五铢钱等小钱。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
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劣币泛滥加剧了社会动荡
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