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2022-09-07更新 | 999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     
A.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B.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
C.削弱了吴蜀两国实力D.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
2022-08-12更新 | 653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晋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皆是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如表)。东晋帝室如此联姻旨在(       

东晋帝室联姻概况

婚媾

人物

出后(皇帝联姻对象)

济阳虞孟母(元帝后)、颍川庾文君(明帝后)、太原王穆之(哀帝后)、琅邪王神爱(安帝后)

尚主(公主联姻对象)

太原王禕之尚寻阳公主、琅邪王嘏尚鄱阳公主、王献之尚新安公主、谯国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颍川荀羡尚寻阳公主、陈郡谢混尚孝武帝女晋陵(阳)公主

宗室婚

司马道子娶太原王国宝堂妹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
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
2022-07-11更新 | 348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却禁用胡服,改穿汉服,两次服饰改革的共同意图是(        
A.缓和民族间的矛盾B.打破华夷之辩C.发挥服饰的实用性D.巩固政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宗法意识观念趋淡B.门阀特权被削弱
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D.考试入仕的开始
2021-12-10更新 | 240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此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A.西晋B.北魏C.曹魏D.前秦
7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A.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当时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2021-08-30更新 | 30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四次周考历史试卷
9 .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政权律令内容
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2021-05-15更新 | 885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

——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

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