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北魏此举意在(     
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B.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推行中原的礼仪制度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024-05-14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到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了;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民族交融双向互动D.少数民族加速汉化
2024-05-14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这些举措意在(     
A.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D.巩固王朝政治统治
2024-03-27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大学闫步克教授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据此说明孝文帝改革(     
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北方政权的统一
C.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D.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害其亲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盗罪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晋时“盗”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拓跋氏隆兴之时,规定:“盗官物,一备五,私则备十。”太武帝以降,对于盗取官财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盗劫官私财物者流放至边地,甚至处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亲自勘定流刑:“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流徒限制,帝亲临决之。”流刑自此入律成为正刑。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

——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朝时期,钱币流通在江南地区变得较为普遍,刘宋时,汉川一带交易时不使用钱币,完全以丝绢为谋介;梁代初年,除了京师建康与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外,其他地区既有钱币,也有谷帛;至于边远的岭南地区,直到陈朝末年,仍然“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但总的说来,在整个南朝,钱币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在不断扩大之中,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则与此相反,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自北魏建国初年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的100多年时间里,“钱币无所周流”,民间交易完全以谷帛作为货币。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比较南北朝货币使用的地区差异性。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朝货币使用地区差异性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鲜卑族在走向封建化、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旨在强调鲜卑族变革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
B.加速了鲜卑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北魏社会经济发展
D.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