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2019-01-30更新 | 221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崇尚武力控制
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汉族文化
D.避免政治斗争
4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在政治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性质和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2016-12-12更新 | 65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B.促进民族融合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2016-11-27更新 | 49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涟水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
①整顿史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9 .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2016-11-21更新 | 17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原因是(  )
A.北魏推行均田制
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
C.三长制得以实施
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