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9次组卷 | 95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姓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述做法(     
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C.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D.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中的“魏主”“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在当时民族关系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