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公元494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两年后,太子元恂乘孝文帝巡视嵩山之际,意图调兵回平城老家,自立为皇帝,失败后被废。之后,一批北方的文臣武将,拥立阳平王元颐为帝,公开谋反,很快被平定,连同太子在内的一批人被处死。可见,孝文帝通过平叛(     
A.减轻了改革的阻力B.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C.迈出了改革的步伐D.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022-11-27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代画像石《讲经图》,教师与学生席地而坐。《北齐校书图》,一名北齐时期的文人坐在胡床上聚精会神地读书。从汉到北齐的变化,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是(     
A.经济开发B.国家统一C.儒学复兴D.民族交融
3 . 南朝将领陈庆之认为南朝是正统所在,“正朔相乘,当在江左。秦朝玉玺,今在梁朝”。北魏士人杨元慎反唇相讥:“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下列史实能支持杨元慎观点的是(     
A.孝文帝改革B.江南经济开发C.前秦统一北方D.安史之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采用大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积极推进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下诏祭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魏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19-12-03更新 | 835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