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3-03更新 | 125次组卷 | 51卷引用: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2023·浙江绍兴·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3-11-13更新 | 482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②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
③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④榷场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11-01更新 | 173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他采用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严明军纪,不许烧杀欺辱当地少数民族。诸葛亮和夷族酋帅孟获作战,七擒七纵,直到孟获心服口服地说“南人不复反矣”。局面平定后,“皆即其渠帅(首领)而用之”,不留兵不置官。以下对诸葛亮处理民族问题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取得了对于孙吴的军事优势   ②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民族政策
③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民族交融   ④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等

(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09-1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黄巾起义失败后,战争频发,导致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其中出现长期战乱的时期是(  )
①东汉末年②西晋中后期③十六国时期④南朝中前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8-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安徽安庆·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蜀汉政权之所以采取刚柔相济的“威德”型治边模式,一方面,是要安抚西南夷部落民众,建枸稳定的大后方秩序;另一方面,则是要倾全国之力北伐讨魏。其中尚有“和戎”与“联吴”的问题,同样是面对四周众多分散力量连环互动的可能,从而采取了与之相关的宏观整体边防方略。诸葛亮治下的蜀地及其南面边地,通过多年内政外务良性互动式的努力,不仅蜀地内部“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即后院边地“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尽管其主要的方法仍为羁縻,后人以为已开了土司制度的滥觞,可见他对后世影响的深远,不能不称为善理边政的重要历史典范。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边疆治理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蜀汉政权“威德”型治边模式的历史影响。
2023-03-26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北京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南北统一
2023-01-16更新 | 264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