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的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敷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这
A.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B.展现了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C.意在批判南朝选官制度D.注重传承世家大族家教家风
2 .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扇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造成北魏时期洛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改革的推动B.民族交融的发展
C.均田令的推动D.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王朝,……扭转后权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A.扩大了北魏政权的统治区域B.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D.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2021-09-06更新 | 800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北魏改革以公元490年为分期,前一阶段是冯太后主持,后一阶段是孝文帝主持;也有学者反对这种认识,认为北魏改革具有连续性,不能把孝文帝排除在前期改革之外。据此可知
A.北魏改革措施有阶段性区别
B.北魏改革措施具有连续性
C.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理解不同
D.史料类型决定史料证史的价值
2021-06-13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6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推动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有
①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②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③颁行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
时间教科书论述
1907年《中国历史讲义》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1928年《初中本国史》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A.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B.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D.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
9 . 东晋建立之初,琅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
A.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B.士族专权
C.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D.国力强盛
2021-04-12更新 | 540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B.促进人口增加
C.缩小贫富差距D.加速汉化进程
2021-03-18更新 | 740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