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晋元帝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士族政治制约皇权B.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C.政治局面长期动荡D.民族交融影响稳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运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波浪式离心运动,即汉民族人口由黄河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区逐渐向四周扩散,而且在多数地区还呈现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二是北进南退运动,即北方民族不断向汉民族居住的黄河流域推进,并迫使汉民族人口大规模南迁。在中央政权强盛,人民较长时间享受政治安定的条件下,大致以前者为主;在连年战乱或几个政权对峙、鼎立的情形下,则以后者为主。这两种人口迁移运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南移,并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东吴孙权诏令各地官员劝课农桑,并让其夫人赵氏在公众前亲自纺纱、织绸;东晋末年,在刘裕灭后秦之后,迁关中“百工”于江南,并在都城建康设立官营锦署。这些举措(     
A.强化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促进了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发展D.推动南方人口的持续增加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岭南一带原来不产铁,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刺史邓岳大开鼓铸”,冶铁技术由此传入岭南一带,这一做法(     
A.引发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有利于广州地区社会的发展
C.导致了南方劳力的极度缺乏D.致力于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6 . 西晋末年的移民路线主要有:从冀州迁往辽东地区;从洛阳一带迁往扬州;从长安出发迁往西北,经凉州达敦煌地区;东南经豫州前往扬州;西南则迁往益州以及更西南。与此现象说法一致的是(     
A.从中心向外迁徙B.从周边向中心迁徙C.向繁荣地区迁移D.从东方向西方转移
2023-11-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45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9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D.打击了门阀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西晋时(     
A.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D.内迁民族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