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融合
B.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北方游牧民族转向衣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进程加快
2023-04-19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        
史料   记载出处
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凭借着巨大的军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宋书》
齐高帝萧道成兰陵萧氏,其父为刘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齐书》
梁武帝萧衍兰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梁书》
陈武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梁帝自立。《陈书》
A.土族政治日渐式微B.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黑暗
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六朝时期城市大量兴起,其中很多由草市发展而来.这些新兴的城市也给南方的城市经济带来了某些新特征,如在南朝的市场中有了住家的出现和存在,“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黄昏时市场中依旧熙熙攘攘。

——摘自朱和平《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4 . 《隋书·经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语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举措(     
A.使得民族矛盾基本消除B.利于加速民族交融进程
C.导致汉族文化取代了鲜卑文化D.实现了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
2023-03-02更新 | 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化等。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的措施得当有力B.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C.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D.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2023-03-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
2023-02-20更新 | 452次组卷 | 4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主旨。如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诸葛亮治理蜀国
孙吴越人出山定居
西晋末年五族内迁
孝文帝汉化政策

A.争霸争鸣的春秋战国B.民族交融的魏晋南北朝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盛世余晖的明清王朝
2023-0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统一B.政权更迭C.民族交融D.北人南迁
2023-01-30更新 | 209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由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质上缘于(     
A.自然地理屏障的客观阻碍B.小农经济的分散保守特征
C.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D.各地军阀的治国理念分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