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举措有(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   ③统一北方   ④军功爵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23-11-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简述其历史意义。
2023-1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制度创新与经济繁荣B.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C.对外交往与文化停滞D.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
2023-11-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人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逐渐融为一体。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历史趋势B.强化了文化认同C.促进了社会稳定D.奠定了统一基础
2023-11-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miǎnliú汉族礼冠的一种),祛毡裘而被龙衮(gǔn古代礼服),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目的D.意义
8 . 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感叹道:从姓氏来源看,隋唐时,重要的政治人物,固定很多是鲜卑人,但从文化水准看,他们却已经是卓越的汉族士人了,事实上再没有任何意义要辨别他们的氏族。这表明(       
A.少数民族内迁触及了中原旧的统治秩序B.隋朝以后少数民族人才辈出
C.民族融合的加强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孝文帝改革动摇了门第观念
2023-09-1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5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北魏六镇(即军镇,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示意图。北魏前期军镇将兵选拔备受重视,将士可免除赋税和徭役;孝文帝迁都后,许多内迁的拓跋氏贵族当上了高官,与汉族高门地主把持朝纲,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这能够说明孝文帝改革(       
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B.在民族对抗中失去原有意义
C.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D.为以后北魏的分裂埋下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