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06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22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措施的作用是(     
A.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
4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D.打击了门阀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学者何休在注《公羊传》(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书)时,将“内其国而外诸国”称为衰乱世,将“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在这里不再把蛮夷看成未开化的禽兽,几乎已经看不到歧视。总的来说,天下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与中国对等交流,而华夷一体,中国教化四夷,最终形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

——摘编自《浅谈天下观》

材料二

内容出处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菴山,徙溃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金史熙宗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何休的天下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华夏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6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1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据此可知北魏
A.极力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B.追溯祖先以树立正统地位
C.努力消除内部的民族隔阂D.为统一北方寻找历史依据
8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2022-01-15更新 | 595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9 .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A.AB.BC.CD.D
10 .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改革,均体现了统治阶层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

材料一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

材料二   据《商君书》记载,在公元前4世纪的早期,“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谷土不能处什二,田数不满百万”,“食不足以待役实仓,而兵为邻敌,臣故为世主患之。”,“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


(2)根据材料二中出现的两个问题,说明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中讲到,北魏政权的融合工作可以由几个方面看。北魏所做的工作,可分为几个步骤,①第一个步骤是稳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第二个步骤比较困难,就是要离散部落成为国民。在这一基础上,②北魏又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作。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政权与汉人大族融合。


(3)从①、②两句表述中任选一句,运用史实加以说明;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0-08-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