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06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普职融通部)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2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孝文帝要求鲜卑人穿汉人服饰,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并鼓励改姓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还颁行均田令,发展农耕经济。孝文帝上述举措(     
A.旨在完成北方地区统一B.废除了汉族高门士族的特权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D.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潮流
4 . 北魏孝文帝为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沿用了晋代时期的门阀制度。他定族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阶层通婚,使鲜卑贵族门阀化,并采用强制形式加快鲜卑贵族向封建士族地主的转化。上述做法(       
A.推动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地方势力
C.激化了民族矛盾D.导致了国家分裂
2023-11-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政府在均田令中没有限制垦荒,“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后有来居者,依法封授”。这一做法(     
A.抑制了土地兼并B.解决了人地矛盾C.打击了士族势力D.调整了生产关系
2023-1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魏初迁都之后,于革易日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对此学者观点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改革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B.汉化政策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
C.统治者政策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D.民族文化交融势必影响多样性
2023-11-1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据此可知北魏时期(     
A.极力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B.促进封建化增强民族认同
C.民族交融使民族隔阂消除D.为隋唐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 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9 . 如表为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记述出处
楚庄王问政申叔时,申叔时“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上》
(刘渊,字元海,十六国汉赵开国者,匈奴人)幼好西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晋书·刘元海载记》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资治通鉴》
A.儒家思想的传播B.政治制度的创新C.华夏认同的演进D.社会教化的功能

10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的用意是(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打破夷夏之辨的思想壁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