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鲜卑姓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赖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2 . 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4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方东晋政府对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021-04-14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2021-03-19更新 | 966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洛阳伽蓝记》冲记载,某使臣到洛阳后感叹道:“自晋(南朝)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的这一变化得益于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的实行
C.经济重心南移的加快D.方田均税法的实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①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并得以初步确立的时期;

②这是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③这是一个以开放和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


(1)结合所学,为以上分论点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史实论据。
(2)阅读材料,苻融对前秦政权和韩显宗对北魏政权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021-10-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9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8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9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10 . 《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尚书令王肃原为南朝刺史之子,自幼吃鱼羹、饮茶水,刚到洛阳时,他对本地流行的羊肉、酪浆碰都不碰。然而,多年之后,王肃的餐桌之上,羊肉、酪浆与鱼羹、茗茶并列呈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日益发展B.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C.南北饮食习惯趋同D.北魏占据统一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